從今年起,我省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,重點培育建設美麗宜居小鎮、中心村及特色村。2013年,省級財政共安排美麗鄉村建設資金8億元,在70個縣(市、區)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。
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,推動政府職能轉變,必須切實創新行政管理方式,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。
這8億元財政資金,怎么分?全省只有70個鄉鎮村能入選,怎么選?怎么提高資金分配的公信力與使用效率?
12月10日,省財政廳農村綜合改革工作辦公室主任張中亮承認,“我們遇到了‘僧多粥少’的問題,誰行誰不行?只能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來評選。”
想要財政的撥款,縣長得先來答辯。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資金在立項審批過程中,引入競爭機制,通過機制創新強化財政管理。項目申報、資格審查、專家評審、現場答辯、綜合評定、立項公示、投資評審等一系列程序,確保財政資金的分配公平公正。
張中亮認為,競爭性分配意味著財政資金不再“撒胡椒面”,而是多中選好、好中選優,突出項目管理的績效重點,使有限的資金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。
創新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。
競爭立項答辯現場,縣長們一個一個接受詢問,儼然成了參加畢業答辯的大學生。6分鐘項目介紹,10分鐘答專家問,超時就會被喊停。安陽縣代縣長劉紀獻走出“考場”時說,“程序這么嚴格,爭取資金這么難,也為縣長增加了一份責任感,一定要用好這筆資金。”
進入現場答辯的85個縣,已按得分名次在省財政廳網站公示,70個“席位”已定。“勝固可喜,敗亦坦然。”一位沒能爭取到資金的縣長說,“同臺競技,專家評審,即使輸了我們也服氣,但我們會繼續努力。”
競爭性分配財政資金,使財政部門自由裁量權減少的同時,資金使用方案更加完整,資金績效目標更加明確,資金分配上的公信力大大提高,意味著財政資金分配的進一步完善。安陽縣財政局副局長梁海軍說:“過去資金分配都是這個找、那個說,現在的方式避免了‘人情分配’,提高了透明度,有利于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用。”
“美麗中國”少不了“美麗河南”,“美麗河南”更缺不了“美麗鄉村”。“今年只是試點,明年省里還會繼續推進‘美麗鄉村’建設,財政資金的分配機制也會不斷完善。”張中亮說,財政部門會把有限的資金,最大限度地用在改善農村基本民生條件、提升農民生活品質上,逐步在全省建成一批基礎設施便利、產業特色明顯、生態環境優美,宜居、宜業、宜游的美麗鄉村。(記者 蘆 瑞 通訊員李文煜)
相關新聞
更多>>